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疆电入渝” 哈密打造国家级“风光火储”综合能源基地

体育正文 200 0

“疆电入渝” 哈密打造国家级“风光火储”综合能源基地

“疆电入渝” 哈密打造国家级“风光火储”综合能源基地

央视网消息:记者从国家电网了解到,6月10日,新疆哈密到重庆正负800千伏(qiānfú)特高压(tègāoyā)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,这是“十四五”规划首个投产的“沙戈荒(shāgēhuāng)”大型基地外送特高压工程。 据介绍,工程起于新疆(xīnjiāng),途经甘肃、陕西、四川,最终到达(dàodá)重庆,输电距离2260公里(gōnglǐ),中间新建新疆巴里坤、重庆渝北两座换流站,输送容量800万千瓦,总投资286亿元。 据了解,工程接入的1420万千瓦电源中,风电、光伏、光热装机(zhuāngjī)达到(dádào)1020万千瓦,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70%。 重庆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支点,也是我国重要的负荷中心,用电需求持续稳定增长。工程投产(tóuchǎn)将(jiāng)显著增强重庆能源(néngyuán)电力保障能力,为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。 疆电入渝 工程“征服(zhēngfú)”戈壁沙漠 哈密到重庆的“疆电入渝”特高压(tègāoyā)工程全长2260公里,其中甘肃省内的线路是全线跨境最长的。进入甘肃以后,特高压沿河西走廊,要经过一段(yīduàn)戈壁沙漠地带。在这里,工程人员克服(kèfú)风沙等自然环境的挑战,在沙漠中建起(jiànqǐ)一座座电力铁塔。 走进甘肃张掖,顶着风沙沿铁塔行进,脚下只有梭梭草与骆驼刺。茫茫的戈壁之中,工人在这里(zhèlǐ)架起一座座高耸(gāosǒng)的电力铁塔。 “握不住的流沙”,常被用来形容(xíngróng)事物难以(nányǐ)把握。而(ér)铁塔重达上百吨,地面上站立的部分超过50多米。如何才能站稳脚,沙漠里打地基成了一大难题。 “疆电入渝”工程甘肃(gānsù)段第6标段(biāoduàn)安全质量业主负责人 董德品:沙漠具有流动性,所以往下挖是没办法挖的。我们采用就是沙漠灌注桩的这种形式。挖一个坑,然后(ránhòu)是用护臂把这个沙漠固定起来。然后再进行钢筋笼吊装,再然后是水泥浇筑(jiāozhù),然后把护臂吊走。 回望来时路,草方格从固沙到护塔(dàohùtǎ),跨越四十年,连成黄沙中一片浅绿。当新疆的电奔向重庆(chóngqìng),铁塔下的小草也随风点头致意(zhìyì)。离开沙漠,经河西走廊,可以看到一条条特高压银线密集地并行向东,从甘肃向南(xiàngnán),经秦岭、越巴山,进入巴渝地区。 哈密打造国家级“风光火储(huǒchǔ)”综合能源基地 6月10日投产送电的“疆电入渝”工程,起点位于(wèiyú)新能源富集的新疆哈密,2023年“疆电入渝”工程建设后,这里就提前(tíqián)布局,充分利用本地(běndì)各类资源优势,打造国家级能源基地。 在“疆电入渝”输电工程起点的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(bālǐkūnhāsàkèzìzhìxiàn),当地荒漠化土地面积(miànjī)有足足2.55万平方公里。 随着2014年首条疆电外(jiāngdiànwài)送特高压线路哈密至郑州线路建成投运,哈密市富集的荒漠风光资源(zīyuán)有了便捷的输送方式,“十四五”期间,哈密市风光清洁能源投资、建成量每年都保持20%以上(yǐshàng)增长。 绿电具有低碳环保等优点,但同时也会受到(shòudào)气候等因素制约,影响电力输送稳定(wěndìng)。因此,哈密市充分利用煤炭资源(méitànzīyuán)蕴藏丰富优势,为疆电入渝工程配建了两座坑口火电厂,实现“煤从空中走、足量(zúliàng)保重庆”的目标。 眼下,哈密(hāmì)各地(gèdì)正加紧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,引进多家大型风电、光电制造企业在当地落户。目前,哈密市风光新能源开发量还(hái)不足可开发量的5%,发展潜力巨大。
“疆电入渝” 哈密打造国家级“风光火储”综合能源基地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